2001年10月10日 星期三

青芝 文集之一


浮雲「遊子意」落日「孺慕」情


     

個人很喜愛林衡道教授的「鯤島探源」與故總統  經國先生所親撰的「梅臺思親」等文,因為類文不但有感人的孝思,更有時代的傳承、奮鬥的信心與「境與神會、智與理冥」,將追念和民族道統合而為一,發人深省的摯誠啟迪,亦富「文藝意涵」。
每個人皆有其不為人知的過去,在其一生中也均有許多非凡的際遇和體悟,「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」,雖然我們與社會正受到多元和轉型的衝擊,亦遭逢一波又一波日新月異,且極富變化與誘惑的資訊科技,正快速地吞噬、取代我們傳統的思維與固有的生活方式;當然,我們希望這是階段性的過渡現象,祇要能守經達變、能凝聚共識,相信多元化與時代的整合決非壞事。
出生在四○年代的我和大家一樣,有艱辛的童年生活,亦有深刻的時代體驗,雖自小懵懂、冥頑,際遇坎坷,軍旅生涯亦不乏橫逆(曾戍守火工區、因公動過三次大手術,數度瀕臨險境…),但卻擁有感受不同與溢注關愛、影響深遠的「嚴教、慈情」,謹在先父逝世十五週年的今天,以「浮雲遊子意,落日『孺慕』情」乙文,聊表對先父的無限緬懷與對他老人家「遺志寄望」的弘達和闡揚,尚懇區區此舉能稍具振聵共鳴與拋磚引玉之效,在冀助於國人對當前社會「心靈改革」的殷盼期矚之餘,亦能稍慰先父在天之靈也!
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林明德  撰 於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(2001\壬午)

      
滾滾塵囂,看不慣「針孔攝影」、「選舉謾罵」等新聞的人們,大概會有「寄蜉蝣於天地,渺滄海之一粟」的慨嘆,於是,「自在的俯仰放懷」與「積極的任重道遠」,已成為目前社會中,自然分野的特異現象。由於,時代的風尚已與政、經、社會等現象的演變,形成息息相關的整體脈動,想要不食人間煙火的獨外於世,已是不可能,記得詩經「小雅」中,曾有極為詳盡的描述:「夜如何其?夜未央。庭燎之光,君子至止,鸞聲將將…。」(庭燎篇)【註一】皎皎白駒,賁然來思,爾公爾候,逸豫無期,慎爾優游,勉爾遁思…。」(白駒篇)【註二】。今年是「馬」年,我們是想當一匹只圖安逸的逍遙駒,還是一匹有目標、富理想與責任的千里駒呢?如果,我們希望社會安定、百姓幸福,那麼,全民一起來,大家集思廣益、夙夜匪懈,共同來革新我們的社會風氣,每個人若都能從各自的家庭作起,以身作則從身教、言教來擴大影響,相信,斯必可成。
我的父親是一個對「風聲、雨聲、讀書聲聲聲入耳」、「家事、國事、天下事事事關心」之訓則,積極實踐,且終身奉履不渝的人,在他逝世十五週年的今天,謹以此文,作為對他老人家的追思與個人對現今世事、人生哲理的省悟和寄望。




浮雲遊子意 落日「孺慕」情

一、無限的懷思
先父  毓墀公已於十五年前(民國七十六年)仙逝。是年三月廿九日能應邀蒞臨聞名中外的中山科學研究院講演,雖成其生平公開性演說之絕響,但此次演說卻是吾父甚引為榮幸的一大樂事。
回憶近十五年來,每當返嘉義民雄老家拜祭父靈之際,我總喜歡在祭祀前、後,於老厝附近漫步,當我佇立或獨坐家園中的任何一隅,隨著晨曦夕陽的映照,山風的徐拂,往日與父親促膝暢敘之情景,總會不由自主地一幕幕重現眼簾,無論多艱困的環境,多勞苦的生活,雖然父親有時會心急些、聲音嘹亮些……,但總不忘苦口婆心地以古今中外的哲理勉勵我們這一群子女,要淬勵上進、要堅毅勤奮,與其說父親是位政治家(他曾擔任過簡任公職,與陳新安縣長積極地建設過高雄縣,也在中晚年時不計心臟病的危險和山崩地移的困境,毅然撰著「政治革新之我見」上書層峰,蒙 經國先生專函致謝,並應邀至行政院及省府專案會中親予解說與指導規劃,為升斗百姓反映心聲,為尚需改善的政治立下良規願景),發明家(他不但研發皮革製技,親自說服了前陳誠副總統應允支持首創軍皮自產,也曾努力嘗試要研發行動用\家庭用的自然力結合磁力之平價簡便發電機,以造福人群),或企業家(他曾成功的成就事業、經營農、牧場,也曾協助過多人解決了許多盈虧與勞資的問題),不如說他更是一位有使命感、令人感佩的教育家(他曾於早年來台經商,卻意外無辜成為二二八事件中受難者之一,當時雖身中五槍,仍勉力救人;他不但任教過中學、科技學院,桃李芬芳,更在晚年於不是很好的環境下,潛心研著易學和義務地教授鄉下村、里幹事與村、里長們如何去有效益的服務基層)…;孺慕與令人激盪的幢景一一浮映,父親在我駐戍外島前線期間,每週乙封不間斷的手諭,對我們子女的期勉,對國家社會的憂念,此正何以他要親書「忠孝勤儉」四字懸掛廳堂,做為吾家「家訓」的緣由。也許由於他早年失怙,堅毅不屈、力爭上游的性格,或因之影響到他對晚輩們的管教方法,可能剛硬了一點,但其嚴教中的慈情,則總令人難以忘懷……,每當這些情思交織、湧現之際,我總會記起父親的一句叮嚀:「不要小看我留給你們的這塊園地,它將成為以後凝聚你們兄弟姊妹情感的一塊福地,這裡有我的精神在,也有我們的感情在。不過,也要看你們懂不懂得珍惜與善用了!」是的,陣陣的鳳梨與桂花飄香…,這些都是大哥大嫂的汗水與心血,亦摻和了母親的巧思與營植,庭院中有我們及甥侄們幼年歡樂、嬉戲的笑聲與足跡,也有大夥兒一起放鞭炮、賞星月、同祭祀凝聚情感的美好景象……,這是僵硬都會叢林外的綠色寶藏與現代桃花源,村犬低吠、蟲鳴上下、鳥語花香、隨著山坡起伏的檳榔樹、木麻黃與翠綠竹林的簌響而隨風迎曳,正彷彿父親他老人家,仍依依不捨地駕坐雲端含笑眷視著這群子孫們是否均已成家立業,並能感通和諧地,賢習彼此優點,相互扶持,並進而克紹箕裘,以慰其在天之神靈呢?

二、偶然與必然
假如說人生是一連串無止境「偶然」與「必然」所構成的「機遇」,那麼近百年來「幾家歡樂幾家愁,幾家夫婦同羅帳,幾家流落到他鄉」,那些遍嚐酸甜苦辣與顛沛流離的苦難中國人,他們的悲慘命運,若以已綿亙數千年的中華歷史來看,那仍僅僅算是近代人文歷史中的一小段「偶然」。「死去原知萬事空,但悲不見九州同」、「廿四橋明月夜,玉人何處教吹簫」、「若見他人非,自非便是我,他非我不非,我非自有遇,時常見己過,與道即相當……。」(詩人感懷時空的際遇,禪師著重禪理的了悟,皆有助於人生哲理的解析與體悟),當李白在酒肆中受到吳姬壓酒勸嚐的禮遇,相送的金陵子弟們亦為他「欲行不行各盡觴」的同時,他也不由自主地吟出了「請君試問東流水,別意與之誰短長」的詩句了!
回顧古聖先賢們的啟導:老子有謂:「一曰慈、二曰儉、三曰不敢為天下先。」、「六親不和有孝慈」、「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無德」、「上德無為而無以為,下德為之而有以為」、「曲則全、枉則直、窪則盈、敝則新、少則得、多則惑、是以聖人抱一為天下式。」孔子有謂:「志於道、據於德,依於仁、游於藝」、「吾道一以貫之;忠恕而已」之說。過去的史籍裡,有私欲掛帥,見利忘義與視百姓如芻狗的奸佞小人,當然亦不乏「大義凜然,雖千萬人吾往矣」與「抬望眼壯懷激烈,視功名如塵土」、不畏權惡的忠肝義膽和令人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。故孟子有謂:「盡其心者,知其性也。知其性,則知天矣。存其心,養其性,所以事天也,夭壽不貳,修身以俟之,所以立命也。」父親曾指導我研撰「三民主義的進化哲學」乙文,不但曾受到吾師 梁兆康教授(現已高齡,曾任師大與政校研所所長)的肯定,在其回憶錄「一條長遠路」中提及,亦獲中華易經學會理事長黎凱旋博士,將之輯入「中華易學」雜誌(民七十七年八月,第九卷第六期)中,故在四千多年來中華文化的洪流裏,若能跳出「萬里江山,萬里塵,一朝天子,一朝臣,『北地』怎禁沙日月,『南人』又怎偏佔錦乾坤?」的悲憤窠臼,進而速速覺醒,在學習西方科技(與速食功利)的同時,亦能以宏觀和積極的態度,齊力復興中華道統,讓「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的生活,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」,不止是至理名言,更是將吾人生命價值提昇與使吾國道統精髓,能綿續不絕的「必然」之良機和必要之作為!

三、任重而道遠
明朝悟空和尚的「萬空歌」有云:「天也空,地也空,人生渺渺在其中;日也空,月也空,東昇西墜為誰功?金也空,銀也空,死後何曾在手中!妻也空,子也空,黃泉路上不相逢!權也空,名也空,轉眼荒郊土一封!」清朝順治皇帝的出家詩亦云:「金烏玉兔東復西,為人切莫用心機,百年世事三更夢,萬里乾坤一局棋,禹疏九河湯放桀,秦併六國漢登基,古來多少英雄漢,南北山頭臥土泥!」其實這些鍼貶,其道理都是一樣的。父親是位易學的倡揚者,更是一位將畢生心力投入易學研究中的衷愛者,尤其在民國七十一年中旬,當其著述「易與命學」乙文,為國之大老兼中華民國孔孟學會理事長 陳立夫先生,將之編入「易學應用之研究(第二輯)」時,特別告訴我們子女,他因之頗受激勵,亦要我們體悟「自知者明,自勝者強,知足者富,強行者有志,不失其所者久,死而不亡者壽」的道理。古老中國以「地支」命生肖,十二生肖不但可明年輪,亦給中華民族注入了一股綿延不絕的文化生命,父親逝世迄今已滿十五年,我在八十九年初因頸椎骨刺疾病入院手術,養病期間憶及,曾蒙父親不棄,有緣參與其撰著科學易理(「易經應用與中國式管理」乙書)之過程,後又與兄弟姊妹們協校父親稿件,亦憶父親曾囑咐:「時下學術界太崇洋了,任何著述,如無連篇的註釋引源,或不能套用一堆形式(名目),或洋文經典的研究途徑或學位之類的標榜,是很難被重視獲採用的……,我的習易歷程、精神與心得,已在平日言談中,以潛移默化的方式,給了你們和我的學生們,希望你們能學以致用,甚至能舉一反三,必要時我的著作,還望你們能結合時空的轉換,做適切的修訂和增補以符實需。」老子道德經中曾云:「大成若缺,其用不弊,大盈若沖,其用不窮……。」父親堅毅的求學態度和謙懷的前瞻卓見,尤令吾等感佩無已,父親在講演中特別提到,他希望此本著作,能成為良好的通識教材,這是一項莊嚴的期許,亦是一項尚待努力的艱鉅工程,僅先效法古聖先賢「鐵肩擔道義,辣筆著文章」的精神,特將父親生前的講稿逐一整理出來,提供吾家長輩,親朋存念卓參,同時不揣淺陋地,研撰此文以感懷父澤外,亦至懇有識之士,能互輸摯忱,齊秉以能弘揚中華道統與宏觀偉識,不但是身為中國人的驕傲,更是吾人之良緣與責任,而共襄盛舉之!
特殊問題,若以特殊而複雜的方式來解決,也許會顯的困難與窒礙,但若將特殊問題以合理而規律的方式,先將之化為一般問題,則可以一般的方法輕易的予以解決,這正是「易經」引人喜愛之處!易經蘊含著中華文化的精髓與浩翰的人生哲理,易數與易象的應用更是深廣無比,今(九十一)年四月十一日青年日報曾有「黑洞會奏樂」之批載,這亦與陳立夫資政生前所極力弘揚「易經與科學應用」(如易經與醫學,易經與音律…)之見解不謀而合。在時光的洪流裏,其實,我們是很渺小的,在不如意的紅塵隙邃裏,與其厭見「人情澆薄,世事惆悵」或獨自「搥胸頓足,輾轉反側」,或以「白首臥松雲,醉月頻中聖」的方式,而「遁世」徒挹芬,這些都是不必要的。
「子欲養而親不待,樹欲靜而風不止」,唐朝詩人李白曾有「浮雲遊子意,落日故人情,揮手自茲去,蕭蕭斑馬鳴」令人雋詠不已之詩句,謹以笨拙的筆桿,將濃郁的風木孝思與父親已成「絕響」的遺志寄望,略作闡述,懇祈在潮流激盪,人心不古的現今社會中,能產生些微清輝甘露的作用,並藉此喚起國人復興文化的熱忱,與重燃「習易」的興趣,也許多一些前瞻與懷抱,少一些功利與自私,增幾分「內耗」【註三】的積極防制,減幾分「激情」的我執放任,對整體國家與社會,均將更有助益!




註釋:
註一: 那主政者急於早朝,問道:夜是什麼時候了?夜雖未盡,但是殿庭中的火燭,已升燃而大放光明了。上朝的官吏們快到了吧?你聽旌旗上的鈴聲已鏘鏘的響了!
註二: 賢德者所騎的白馬,走快些吧!您如果肯出來為國分憂,使國家的政事上軌道,使國人們的生活能永遠的安定快樂,那麼,希望您現在就不要急於去過逍遙自在的日子,先不要去隱遁啊!
註三: 「內耗」:係指「混沌」(Chaos)狀態的「耗散結構」(consuming structure)理論,意乃在一個既封閉又模糊無規則的混沌狀態中,若這種混沌性過於複雜,則封閉系統中之「內熵」(Entropy)指數,將不斷增加,而無序(Disorder)程度的增加,將使這個系統狀態,可能走向解體…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 一月 廿七